首页

血柠檬女王调教女奴

时间:2025-05-29 07:54:51 作者:2025浙江·台湾合作周开幕 浏览量:71520

  台湾当局已花费约500亿元新台币打造的首艘“自造潜艇”(名为“海鲲号”),出海日期将延宕。据台湾媒体近日报道,“海鲲号”目前正在泊港测试中,但70多个项目未通过测试,需进行补测。原预估今年10月进行的出海测试,要延后至明年。

“海鲲号”。图片来源:中时新闻网

  “马上”始终没有发生

  台当局“自造潜艇”相关计划始于2016年,2019年5月定下合约工期,2020年11月举行“开工典礼”。时任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在“开工典礼”上宣称,“自造潜艇”的动工“展现落实防务自主决心”。

  2023年9月,“海鲲号”于高雄举行命名暨下水典礼,蔡英文主持。据台媒报道,会场保密措施严密,禁止专业军事记者前往采访,有消息指当时“海鲲号”的电池和桅杆尚未装配完成。蔡英文被批评好大喜功,“把潜舰(艇)视为个人历史定位的重要标的”。

  2024年2月“海鲲号”进行“浮船测试作业”时,有报道指,当时“海鲲号”仍有诸多装备未安装,几乎是空船状态,吃水也不深,露出大半个船身。报道称,“海鲲号”到台船公司干坞坐墩后,将装设电瓶、潜望镜等设备,以及进行动力等测试,一切符合标准后,才能出海。

  当时岛内就有不少“专家”称,“测试即将完成,马上就可以进行出海测试”。这一“马上”,直到现在都没发生,反而在9月传出尚有70余个项目未通过测试的消息,出海测试恐将拖至明年。

“海鲲号”。图片来源:中时新闻网

  “自造潜艇”有无能力及必要

  台当局“自造潜艇”议题,争论已久。有媒体分析,台湾是不是有能力“自造”是一个问题,有没有必要“自造”是另一个问题。

  实际上,台湾打造潜艇的能力一直受到质疑。据媒体报道,在台湾“自造潜艇”相关计划中,零组件分三大类,台湾无法研制与生产的装备武器,如声纳、鱼雷(管)等战斗系统,被归纳在“红区”;同样不易取得,但是台湾未来有可能自制的零件属于“黄区”;“绿区”则是台湾能够自行生产的零组件。“红区”几乎都是关键系统。

  另外,美国“外交学者”网站早前曾撰文指出,台当局“自造潜艇”最大的挑战是经费,若要自造8艘潜艇,光是前4艘就要花费军费达5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长期操作维护成本等。文章称,许多利益团体支持“自造潜艇”,想让当地造船产业获利,但其对经济利益的估计显然过于乐观。

  台湾民众对“自造潜艇”也颇有怨言,有网友表示,“这哪里是‘海鲲’?明明是民进党的‘钱柜’!”“这潜舰(艇)会不会最后也封存三十年,永远不下水,或是没人知道有没有下过水,因为被当成绝对机密封存了。”

  大陆方面对此也有明确表态。早在2017年,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就表示,通过发展一些进攻性武器为自己的错误政治路线保驾护航,只能升高两岸紧张、对抗,对台湾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没有任何益处。

  在去年9月举行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吴谦指出,台湾“自造潜艇”不过是螳臂当车,所谓的“阻止解放军进入太平洋”是痴人说梦。

  今年3月,有台媒报道,赖清德参观台“自造潜艇”,提出加速潜艇生产。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对此表示,浪费台湾民众的血汗钱搞这些没用的东西,不会让台湾更安全,只会让台湾同胞越来越不安。民进党当局搞分裂对抗没有出路,妄想“以武谋独”更是不自量力。

  如台湾《中国时报》刊文指出,只有争取两岸和平发展,才是长治久安之道。民进党当局应三思。

  作者 游今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编辑:刘湃】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日双向客流将达50万 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2025年投用

近日,台湾方面粗暴对待大陆渔船致两名渔民遇难事件过程的更多细节陆续公开,台湾方面在事件中的粗暴行径及民进党当局刻意隐瞒真相的恶劣做法令人震惊和愤慨。人命关天,台湾方面欠遇难者家属和两岸同胞一个真相和交代。

翻译出版名家谈汉译名著:要多读深读经典原著

上海2月27日电 (张践 朱奕)近日,开学季,上海金山区卫健委监督所对辖区内部分中小学校和托幼(育)机构开展春季传染病防控专项监督抽查,护航学校师生健康安全。

探访浙江万亩“未来农场”:新技术激活中医药产业

当日同步举行《四部医典》研究院揭牌仪式,西藏藏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鞠明兵和西藏藏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米玛揭牌。(完)

2024甲辰新春中国城墙全球征春联活动正式启动

“五年前金价还是358元/克时,我买了金项链和金耳坠,最近金价涨得厉害,就想拿去回收,结果金店的工作人员说我的黄金成色差一些,回收价只给了450元,当时店内的正常回收价是470元。”近日,祁女士向中新财经表示,她很难认可金店的压价理由。

(两会速递)全国人大代表马宁宇:让贵州算力像电力一样方便使用

吉林省市场监管厅副厅长陈宇介绍,目前,该厅依托e窗通系统已实现对市场监管领域17个大项、37个小项行政许可“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打造了认流程不认面孔、认标准不认关系的无差别办理体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